返回列表
重要资讯

【夜读 · 散文】兵的样子(上)

“像,真像……”高原暮色里,一级军士长周新义激动地捏着半块炊事班“出品”的枣花馍笑道,“每次回家探亲时,最爱的一口就是母亲用自家地头枣树结的枣子,亲手蒸的枣花馍。”老周说着,脑海里不由得浮现20多年前的往事。

戈壁驻地,炊烟裹着沙砾打着旋儿,18岁的小周蹲在铁皮工具箱搭成的饭桌前,搪瓷碗里的红枣粥上浮着几粒沙,像极了麦场上散落的秕谷。

“愣啥?饭要趁热吃!”班长把半块馒头放进小周饭碗里。

高原气压低,蒸的馒头不同于内地,一口咬下去直黏牙,这让他不禁想起当兵离家那天母亲蒸的枣花馍,蒸笼里腾起的白雾带着枣香,把土灶房都熏得“甜津津”的。他下意识地摸了摸上衣口袋,母亲那封信已经被他摩挲得卷了边……

“换哨!”尖锐的哨声打断了小周,他急忙走向岗亭。戈壁滩的风似一把刀子,刮得人脸生疼。小周心里五味杂陈,思乡之情涌上心头,他使劲眨了眨眼,却还是没有挡住泪水。

“娃啊,当兵,就要有个兵样!”母亲的话在耳畔响起。

这话,母亲不止说过一次。离家前那个清晨,天还没亮透,母亲就早早起床蒸枣花馍,她蹲在灶台前,往灶膛里塞了几把柴火,锅里的水“咕嘟咕嘟”滚着。

“娃儿,过来!”母亲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小的红布包,里头包着几百元钱,塞进小周手里,又用力合上他的手指。

小周鼻头一酸,火光映着他亮亮的眼睛,母亲没再看他,只是盯着灶膛里的火:“当兵了,就得有个兵样!”

小周的手紧紧攥着红布包:“娘,啥叫兵样?”

母亲伸手拍了拍落在他肩膀上的柴灰:“就像咱家地头的枣树,风来了不倒,雨来了不躲,根要扎得深,才能立得稳。”母亲顿了顿,又往灶膛里添了根柴,火苗“噼啪噼啪”响了两声,“当兵,不是去享福的,是为了保家卫国!”

小周喉咙有些发紧,想说点什么,可母亲却转身收拾蒸笼去了。她的背影在晨光里显得格外瘦小,可身板却挺得笔直……

“周新义,发什么愣!”班长的粗嗓门把他吓了一个激灵,思绪也从母亲身旁回到眼前的戈壁滩。

“报、报告班长,没发愣!”小周挺直腰板,声音却像卡了带的录音机,断断续续的。

班长眯起眼睛,表情严肃,缓缓地朝小周走过来,鞋子踩在砾石上,发出“咯吱咯吱”的响声,“想家了?”

发布于:北京